设计师面临的全新挑战
从 C 类产品的兴起、移动化的浪潮、到现在云计算/大数据走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;面对不同的设计对象,设计师也面临着全新的复杂挑战。如何把握当下的设计机会应对挑战,找到突破点并建立起体系化的设计思维、方法,如何建立起一套针对性的体验度量方法模型,量化体验与设计价值?在 UCAN 的《体验与交互工作坊》,阿里云设计中心的支尚和宁汐,带领现场的小伙伴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实践。
从「不同」出发 ——
云产品体系化设计 / 度量方法
不同的环境造就了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。面临的设计对象的不同,也必须要构建差异化的思路和方法。在工作坊中,我们首先与在场同学,围绕产品形态、体验目标、设计思维、设计方法、体验度量五个维度,探讨了 To C 类产品与 To B 平台类产品的特点和不同。
基于对这些「不同」的思辨,我们提出了平台类产品多中心化的思维方式,并确定易用性作为撬动产品体验的杠杆,建立了从感知层、认知层到行为层的易用性方法体系,定义了「易见性、易学性、易操作性」三大核心维度,从而推导针对性设计策略,形成了《易用性设计指南》。
从设计到度量,我们进一步揭示了阿里云设计中心从一个核心指标(易用性)为切入口,发展出体系化的度量指标模型的全部过程。首先,我们从易用性出发,通过「建标准、定机制、搭工具、促实践」四部曲,建立了一套「可量化、可比较、可持续」的易用性度量体系。基于这样的方法,我们进一步结合「业务特点、产品特征、设计目标、体验痛点、指标类型」五个维度的思考,建立起云产品使用体验度量模型 UES。
由「术」至「道」 ——
如何搭建体验指标模型
了解完云产品使用体验度量模型 UES,想必大家更想知道:面对不同的产品形态与业务特色,如针对性建立体验度量方法模型,制定出兼具适配度与可行性的体验度量体系?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我们沉淀出整个指标模型的搭建流程,并提供了「分解关键要素思考框架、三维指标分类、子指标重要程度排序」等丰富的方法工具。通过 STEP BY STEP 的方式,帮助学员避开弯路快速上手。
由此也正式进入了工作坊实操环节,学员们将在工作坊根据各组确定的度量目标,初步搭建出一个体验指标模型。受限于时间,工作坊上大家会演练流程中的前四步,即「明确度量目标 → 分解关键要素 → 盘点子指标 → 完善指标信息」,会后再根据情况完成后两步「换算指标数据 → 确定要素权重」。讲师们为学员准备了这四步需要用到的工具包,确保在实践中能按图索骥,最终各组在整张模型大图上填入对应的内容信息,这也是大家完成整场工作坊后收获的「作品」。
在搭建模型的各个步骤中,大家讨论最热烈的是「明确度量目标」与「分解关键要素」。「明确度量目标」也是整个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,因为这个目标决定了模型最终解决的问题,如果选择的目标不恰当,可能导致整个搭建工作都付诸东流。而「分解关键要素」这个步骤,则考验大家对目标的细化能力以及对相关业务的理解深度。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小组成果,有信用卡 App 体验模型、远程会议工具体验模型,学员们不仅设定了清晰合理的目标,还分别结合自身对信用卡还款业务、远程会议场景的洞察,提出具有垂直场景特色的关键要素;而对于不合理的度量目标、不精准的要素拆解,讲师们也 —— 指出并耐心讲解。
最后,学员们上台分享了自己小组搭建的体验指标模型,整场工作坊也在大家的积极分享中顺利结束。不少学员依然围绕着讲师进行咨询,希望能对模型搭建有更深的领悟。相信大家通过这次工作坊的演练,对搭建体验指标模型建立了认知,并掌握了基础技能,后续的实践将会巩固这部分能力,并助力大家的实际工作。
About us
不设限,不追随,不为设计为未来
我们是阿里云设计中心
Presented by